吉米的主題樂園(JTTP)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搜尋
 
 

結果按:
 


Rechercher 進階搜尋

最新主題
» 發人省思ㄟ話....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Empty周一 7月 08, 2013 9:26 am 由 JimmyTsai

» 每日分享句子~~~~~~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Empty周二 12月 04, 2012 9:43 am 由 JimmyTsai

» 高應大包租王22套房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Empty周二 12月 04, 2012 9:06 am 由 JimmyTsai

» 人生一定要有的八個朋友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Empty周四 11月 22, 2012 4:18 pm 由 JimmyTsai

» 我是新人-JimmyTsai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Empty周五 11月 16, 2012 7:52 am 由 中華久久

» [轉帖]原諒可以原諒的一切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Empty周二 11月 13, 2012 5:28 am 由 JimmyTsai

» [轉帖] 十張叫做幸福的照片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Empty周二 11月 13, 2012 5:24 am 由 JimmyTsai

» [轉帖] 女人一生的精彩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Empty周二 11月 13, 2012 5:06 am 由 JimmyTsai

» [轉帖]換個角度,世界一片明媚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Empty周二 11月 13, 2012 4:55 am 由 JimmyTsai

時間 星座 農民曆

各地雲圖與氣象
台北
-
台中
-
高雄
-
台灣衛星雲圖

東亞衛星雲圖

全球衛星雲圖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向下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Empty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發表  JimmyTsai 周三 6月 15, 2011 5:24 am

採訪撰文/陳姵懸
諮詢/台安醫院護理部督導劉文琪


【前言】
孩子的成長之路需要家長的細心呵護,幫助他們在過程中盡可能地平安、健康。嬰幼兒的腸胃功能因為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在腸胃與食物「磨合期」的階段中,難免會產生一些不適甚至引發疾病。家長若能了解孩子的身心生長變化,除了能夠事先預防疾病的產生,在疾病發生時也能夠做出適當處置。

預防與照顧守則
※基礎篇
◎腸胃健康影響著寶寶的發育
腸胃,是人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之一,尤其對於正值快速生長時期的嬰幼兒而言更是如此。如果寶寶的腸胃功能不佳,即使吃進去的奶水、食物夠多,但卻因為腸胃無法吸收而使得身體難以獲得足夠營養。
7歲以前的學齡前兒童的腸胃容量遠遠不及成人,但是不少家長或長輩都覺得寶寶應該要吃飽,營養才會充足,但是實際狀況是,到7歲之後孩子的胃容量才會到達與成人相似的500cc以上,嬰幼兒的胃容量更是只有10~20cc,因此餵食的內容必須注重「質」而非「量」。
◎從生長曲線圖觀察寶寶的營養吸收狀況
寶寶的腸胃是否健康也許不必等到有症狀出現之後才能發覺,家長可以從生長曲線圖中事先觀察出異狀。台安醫院護理部督導劉文琪表示,一般生長曲線圖的橫軸與縱軸的交會點若是落在25百分點以上的話屬於正常;落在25百分點以下則要注意寶寶的飲食與排泄狀況,顯示可能有些狀況;假如已落到3以下,則必須立刻轉介通報,寶寶可能有嚴重營養不良的情況,必需盡速就醫改善。
※常見疾病篇

1、黃疸
‧發生原因
膽紅素是一種紅血球老化後被代謝所產生的膽色素,通常會經由肝臟被自行排出體外,但是假如血紅素異化過快,導致紅血球破裂過度,則有可能使得膽紅素無法經由肝臟被排出,而被堆積在體內,而膽紅素濃度過高的時候,就會在外觀上產生如皮膚泛黃等黃疸症狀。新生兒的黃疸又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及「病理性黃疸」兩種。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通常會於新生兒出生後12小時之後並在出生第二天會開始出現如膚色與眼白部份變黃等症狀,第3~5天膽紅素指數達到高峰,一般症狀會維持約1~2週後便會自然消退,這是由於新生兒不僅肝臟發育尚未成熟,膽紅素難以全數排出,且又由於新生兒的血紅素較大人來得高,相對所會產生的膽紅素也會較多,這也是黃疸情形時常發生在新生兒身上的原因。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的發生,常見原因為新生兒受到病菌感染導致紅血球遭到破壞或是肝功能不佳,或是具有先天性的肝臟疾病,例如先天性肝炎、先天性膽道閉鎖…等,使得肝臟代謝膽紅素出現困難。
此外,部分新生兒血液疾病也有可能導致紅血球遭到破懷而使得膽紅素增加,如ABO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以及先天性溶血性疾病如蠶豆症…等,也有可能導致黃疸發生。
◎症狀表現
黃疸最明顯的症狀可從寶寶的外觀觀察得知,劉文琪督導建議家長可於燈光明亮的地方,仔細觀察寶寶的皮膚顏色與眼白處是否有泛黃的情形,或者是發現寶寶泛黃的速度與日俱增,從原本的臉部漫延致頸部、胸部、腹部甚至腳底板,也需要盡速送醫近一步檢查。
假如寶寶只有臉部泛黃,其他部位正常,表示黃疸情形還不算嚴重;但如果發現從頭到腹部的地方都已有泛黃情形且伴隨著精神活動力不佳的現象,則可能需要進一步帶到醫院檢查,看是否有需要進行光照治療。
其他症狀還包括初期的躁動,逐漸出現的嘔吐、活動力低下、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情形,都可能是高膽紅素所會出現的症狀,家長需特別留意。
◎治療與居家照顧
‧照光治療
劉文琪督導指出,一般生理性黃膽,僅需要家長的持續觀察,並且給予充足的食物、水分與營養,將會對改善黃疸產生一定的幫助。
‧查出原因 對症下藥
家長同時要避免給是葡萄糖水,因為這不僅不具有改善症狀的效果,反而會導致症狀加劇、食慾低下等情形,更容易對寶寶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建議家長若是在一般的居家觀察與照顧後,發現寶寶未見起色,則必須帶他至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由於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成因與治療方式皆不同,要對症下藥可能仍然僅靠家長的觀察便能清楚確認,因此建議家中寶寶若有黃疸症狀,便先交由專科醫師進行診斷,才能確知對寶寶最有幫助照護方式。
◎黃疸寶寶也能繼續喝母乳嗎?
許多家長擔心黃疸寶寶的身體狀況會不適合喝母乳,但是如果黃疸指數小於15~17的時候,母乳的哺餵仍可持續並搭配照光治療,並不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負擔,而母乳中的營養成分也能寶寶充足獲取,僅需多加餵食次數即可改善。
2 、嘔吐
◎發生原因
‧功能性嘔吐
造成寶寶嘔吐的原因有許多種,尤其在寶寶6個月以下時常會發生功能性嘔吐,這是由於其胃食道闊約肌(賁門)發育仍不成熟、胃容量較小且排空較慢、胃和食道的蠕動較差,只要稍加刺激或是進食頻繁、過快便會導致吐奶,這種生理性的嘔吐,只要不影響成長發育,家長不需要太過擔心,通常隨著寶寶日漸成長,情況也將獲得改善。但是仍建議在寶寶第一次發生嘔吐時應先就醫,以釐清嘔吐原因。待寶寶6個月大到1歲左右,胃腸發育漸趨成熟,嘔吐症狀也將慢慢改善。
‧病理性嘔吐
除了較為常見的因為腸胃發育不夠成熟所導致的吐奶情形外,還有因為先天性巨結腸症、肥厚性幽門狹窄、腸套疊等疾病造成的病理性嘔吐,或是因為病毒(如輪狀病毒、腺病毒、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感染所導致的嘔吐現象。尤其現在正值冬天,是輪狀病毒大發威的時候,而許多病毒細菌在侵襲人體時,最先受害的就是腸胃道,容易出現嘔吐、水瀉與食慾不佳的情形。
◎感染導致的嘔吐現象
劉文琪督導表示,部份感染性的疾病也有可能引起嘔吐,例如常見於發生在3個月以下的新生兒的新生兒敗血症以及腦膜炎,由於上述疾病的進程相當快速,為避免造成寶寶永久性的傷害甚至生命危險,建議一旦發現寶寶出現發燒、食慾不振、活動力低下以及嘔吐情形時,應儘速到醫院檢查,及早進行治療。
此外,如果寶寶的顱內受到損害,或是腦部有腫瘤,都有可能導致出現抽筋、慢性嘔吐以及四肢活動力低下的情形。

◎治療與居家照顧
‧補充水份與電解質
假如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腸不適,可是症狀的嚴重或輕微做處置。若是輕微的嘔吐,建議由醫師評估後將牛奶採以半奶稀釋餵食,或者有脫水現象之寶寶經由醫師專業評估後以口服電解質液,補充電解質;若是嘔吐、水瀉情形嚴重導致脫水,則必須讓其腸胃道能夠休息先採取暫時禁食的方式,必要時甚至需要以靜脈注射的方式幫助寶寶補充營養,待嘔吐、水瀉情況改善之後,則可慢慢地從無乳糖奶粉開始餵食,漸進式地回復以往的進食方式。
‧少量多餐 減少胃部負擔
要改善嘔吐情形,建議可從先從少量多餐開始。由於寶寶吐奶有時是因為家長一次餵食的量過多,導致寶寶的腸胃來不及也無法消化,因此採取少量多餐的進食方式可以減輕胃部負擔。假如寶寶常常吐奶,則家長可以於每次餵食後讓寶寶立起或右側臥並且輕輕拍他的背部,幫助胃部的空氣被排出,有助於改善吐奶現象。
常見5項小兒腸胃疾病        %E5%B8%B8%E8%A6%8B5%E9%A0%85%E5%B0%8F%E5%85%92%E8%85%B8%E8%83%83%E7%96%BE%E7%97%85

3 、腹痛
◎發生原因
寶寶腹痛的原因有許多種,除了吃壞肚子之外,發生率約有25%的嬰兒腸絞痛也是常見的原因之一,好發於1個月以下的新生寶寶。其實嬰兒腸絞痛並非疾病,僅是一種「症狀」,目前的醫學仍無法正確解答腸絞痛的引發原因,這是因為引起的原因眾多,無法就單一的「腹痛」去推斷寶寶腸絞痛的原因,但是腸絞痛卻往往會隨著寶寶成長到3個月以上後,啼哭的情形開始減少。
此外,有些寶寶的腹痛、腹瀉,是由於對於牛奶蛋白以及乳糖過敏所致。對於乳糖耐受不全的寶寶,不論其過敏反應速度快或慢,都同樣會有腹瀉、腹痛等腸胃道不適的症狀。
◎症狀表現
寶寶若有腹痛或是腸絞痛情形,由於尚未具備與人有效溝通的能力,因此僅能以哭泣作為溝通的管道,但是腸絞痛導致的啼哭又與一般腸胃不適造成腹痛的哭泣大不相同,這是因為當寶寶哭泣的原因被發現也被解決時,寶寶會獲得滿足而停止哭泣,而腸絞痛則會因為身體過於不適且無法獲得舒緩而尖叫哭鬧,且腸絞痛的發生時間相當固定,最典型的腸絞痛會在寶寶約三週大時開始像是感覺身體不適兒開始尖叫、哭鬧,有時家長可於外觀中察覺寶寶的腹部鼓脹、臉部漲紅,有時腹部過於疼痛還會將兩腳不停地於空中踢蹬,但卻又完全沒有腹瀉、嘔吐、發燒等腸胃道疾病或感冒的跡象。
嬰兒腸絞痛有下列5項特點:
1. 一個星期發生至少3次以上的哭啼。
2. 每次哭啼的時間大約會持續3小時。
3. 上述兩種情形至少維持3星期以上。
4. 餵食不易。
5. 寶寶的肚子看起來特別脹、特別圓,摸起來特別硬。
◎治療與居家照顧
‧至醫院檢查腹痛原因
由於腸絞痛的原因不明,導致家長可能在試過換尿布、餵食…等方法之後發現啼哭的狀況未獲改善,容易感到挫折。建議家長在寶寶出現不明原因的啼哭時,先帶他至醫院進行檢查,確認哭鬧的原因為何,即使不是腸絞痛,也能及早發現是否有其他可能疾病如腸套疊、腸阻塞、先天性巨結腸症等問題,及早發現,方能及早治療。
‧適當按摩與改變食物內容
假如是因為腸絞痛所引起的不適與哭鬧,為避免寶寶在提哭的時候吞下大量空氣導致胃部空氣過多而更加不適,建議可以讓寶寶趴在家長的大腿上,雙手搓熱之後輕輕地按摩寶寶的腹部,將有助於緩解腹部疼痛不適的情形。
如果是對乳糖過敏造成的腹痛,則建議將配方奶改為水解蛋白配方,或者選擇讓寶寶長期以吃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為主,避免持續的腹瀉、腹痛,導致寶寶的小腸黏膜受傷,對於其腸胃道將會是一種持續的損傷。
4 、腹脹
◎發生原因
雖然寶寶的肚子圓滾滾的,看起來福態又可愛,但是有時候若是肚子脹氣,那可是非常不好受的。寶寶的腹壁肌肉由於尚未發育完全,裡頭卻有著齊全的內臟器官,導致腹部外觀看起來特別鼓脹,但是有些時候寶寶的腹脹卻會受到進食習慣與器具的影響,而使得腹脹情形看起來更為嚴重且還會感到不適。
例如奶嘴孔的大小與寶寶的年紀或吸食習慣無法搭配,或是進食的速度過快,使得空氣從奶嘴孔與嘴巴的縫隙之中被吞入胃部,或是寶寶哭鬧不止,也都會使得空氣被大量吞入,導致脹氣現象。
腹脹可分為功能性腹脹與病理性腹脹兩種。功能性腹脹意指雖然寶寶有些微的腹脹情形,但是食慾以及腸胃功能不受影響,肚子不會硬邦邦的且排氣、排便情形良好,體重與活動力皆正常,則家長不需要過於擔心,通常過一陣子症狀就會自行獲得改善;但病理性腹脹由於多半是由細菌、病毒感染或者便秘所引起的,除了會使得腸胃蠕動變慢外,對於食物的營養也難以吸收消化,此時就必須帶寶寶到醫院接受治療,以免長期的食慾不振影響了寶寶的健康與生長。
◎症狀表現
功能性腹脹往往是透過外觀觀察發現,假如家長發現寶寶的肚子有些鼓鼓的,但是經過觸摸寶寶的腹部,感覺是軟的而非鼓脹的,則可以先透過拍打背部幫助胃部空氣排出,症狀將能獲得改善。
但劉文琪督導提醒家長,若發現寶寶除了腹部鼓脹外,按壓會有疼痛感同時合併有呼吸急促、嘔吐、胃口不好、體重減輕,甚至出現發燒、血便或是摸腹部時能夠感覺到類似硬塊的情形時或是腹部的器官腫大、長腫瘤等嚴重疾病所導致建議應立刻就醫,因為這些症狀都有可能表示寶寶的消化系統出現問題。
◎治療與居家照顧
‧良好的餵食習慣與協助排氣
導致脹氣的發生,主要的原因是寶寶吞入過多的空氣所致,因此建議家長可以從餵食、生活照顧以及情感上給予協助。如果寶寶僅僅只是因為胃部有過多的氣體導致脹氣不適,可以藉由簡易的居家照護方式加以改善,例如每次結束餵奶之後,透過輕輕地拍打寶寶背部的方式以協助胃部多餘氣體可以從食道排出。
其他方式還有例如養成良好的餵食習慣。除了餵食配方奶的時候要避免奶嘴前端存有空氣外,哺餵母乳時,也盡量協助寶寶將乳頭完整含住,並且避免讓寶寶餓太久,可能會讓他在進食的時候因為太急而大口喝奶,連帶的吞入過多空氣,同時也別忘了於餵食後以拍打背部的方式協助排氣。
若寶寶已進入副食品階段,則在脹氣期間應避免吃地瓜、甜瓜等容易在消化道內發酵且會產生氣體的食物。
‧情感關懷
寶寶在嚎啕大哭的時候,也容易將空氣大量吞入,因此假如在寶寶哭鬧時,家長未給予關懷或協助改善不適症狀,將可能使得寶寶吞入更多的空氣、脹氣情形更加嚴重,因此建議家長應適時地將寶寶抱起來,拍拍他、摸摸他,從改善情緒的方式紓緩哭鬧情形,或者試著為寶寶進行腹部按摩,促進腸胃蠕動並使得氣體得以更順利地從肛門排出。
5 、便秘
◎發生原因
‧配方奶過濃或過稀
許多家長認為寶寶如果過胖應該將奶粉稍稍稀釋;過瘦則應該多補充一些營養,因此將奶粉泡得較濃。事實上,配方奶的瓶身會有依照寶寶年齡有詳細的比例建議,而這些建議都是經由試驗後所得出最能夠提供寶寶足夠營養的比例,因此家長不論是將奶粉泡得過濃或是過稀,都有可能導致便秘情形的發生。
‧生理性便秘
當寶寶已開始食用副食品時,牛奶便應漸漸退居次位成為點心,劉文琪督導建議家長,應從小養成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因為在從奶水轉換成副食品的過程中,寶寶可能會有一陣子抗拒吃副食品而仍想喝牛奶,但是牛奶卻已不足以供給寶寶身體以及成長所需的營養,且寶寶若攝取的纖維質不夠、偏食,也會使得腸胃蠕動不易,因此家長應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適當的運動習慣。
◎症狀表現
母奶因為較容易消化,因此母奶寶寶平均一天可解6~8次大便皆算正常,但是配方奶寶寶就不同了,假如寶寶的牌便型態突然改變解便次數及型態,例如:解出來的不是軟便而是水份較少的硬便;或者是每次解大便時就時常哭鬧,且因為過於使力而使得滿臉通紅,這就表示寶寶可能有了便秘的情形。
◎治療與居家照顧
‧改善食物內容
仍在喝母奶或配方奶的寶寶若有便秘情形,若已經開始添加副食品之寶寶可以添加果汁含維生素c及纖維素之飲食,幫助腸胃蠕動。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
由於寶寶的腸胃反應較快,常常食物剛吃完馬上就有了便意,當寶寶有了便意應該讓他們立刻排便,避免延常食物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否則大便內含的水份會越來越少,也就越來越硬,將會使得排便不易。
此外,家長也應協助訓練寶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讓寶寶的腸胃道消化系統能夠更加規律,有助於其生長發育。
‧適當的腹部按摩
在寶寶用餐完畢後休息約2~3小時,家長可以試著讓寶寶躺在床上,並且雙手搓熱後以順時鐘方向輕輕地按摩寶寶的腹部,透過按摩的方式刺激寶寶的腸胃蠕動,將能夠幫助排便。
‧依照醫囑使用甘油球
當寶寶的便秘情形已經嚴重到無法藉由上述方式改善,為了避免便秘情形影響寶寶的日常生活以及發育,劉文琪督導建議家長應該先帶著寶寶到醫院由專科醫師檢查,了解便秘的原因並且針對寶寶的狀況,看看是否有需要以軟便劑或是灌腸的方式協助排便,千萬不可自行使用以免肛門擴約肌受損。
但是排便不易的問題仍應靠自己,不能全然借助藥物的幫忙,否則往後養成依賴性,反而對寶寶更是種不良影響,因此從日常生活的飲食著手,並且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適當的運動,促進腸蠕動,絕對是改善便秘的最有效方式。
JimmyTsai
JimmyTsai
Admin

文章數 : 190
威望 : 0
注冊日期 : 2011-05-17

http://jttp.luntanlong.org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